题目拆解:微信、状态功能、如何看待
微信本质是即时通讯工具,主打熟人社交,私域流量池。随着版本优化微信逐渐加入了支付、打车、酒店等生活工具,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。最新的 8.0 版本中新增的状态功能广受关注。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,寻找与自己同状态的好友。
思考如何看待的问题时,可以从 5W1H 的角度尽量全面地找到角度。
What
用户可以在「我的」页面中找到状态功能并添加自己当下的状态。目前系统给出的状态类型有心情想法、工作学习、活动、休息,也可自行定义。选择状态后可以发表简短的想法,加入话题、图片、位置等,还可以设置可见范围。发布后可以看到处于同样状态的朋友。
When
在不结束、修改状态的情况下,一个状态会在24小时后自动结束。
Where
状态的入口只在「我的」页面,用户设置后好友会在与其聊天页中看到其 ID 后的状态图标。
Why
状态发布时的设计跟朋友圈的概念很相似。微信朋友圈逐渐式微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或不再发布,因为现在的朋友圈承载的不只是生活的分享,还含有炫富、观点表达等更复杂的意味。状态的出现也许是微信对内容分享的一次拯救。与朋友圈相比,状态更加客观,只是当下活动的展现而更少主观展示。发现同状态的好友也增强了情感联系。
体验后的感受:
首次使用新鲜感十足,看到同状态好友时感觉十分亲近。添加状态后虽然好友可以在聊天页看到自己的状态,自己却无法在主页面聊天页看到自己的状态,经常会忘记当前自己还处在一个状态中。如果想修改也只能再次回到「我的」页面,体验不够流畅。如果想强调这一功能,在主页面有该功能的提示会提高状体态的使用率。
补充:
- 状态可实现社交隔断(如状态为忙碌)。以实现更高效的社交
- 与QQ 签名/状态做比较。QQ 签名/状态关注「此刻在想什么」,微信状态则关心「此刻在做什么」,更加直接、简单;QQ 的签名和状态除非主动修改,否则一直出现,而微信状态24小时清除更注重即时性。